彼得?德鲁克曾在《小我私家的治理》一书中写道:“一个组织越是成为知识劳动者的组织,其成员脱离该组织并加入其他组织就越是容易。”在妄想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行政实力来安排劳动者的就业,确定单位的招工人数、招工工具、人为标准和就业岗位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可以凭证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自觉自愿地寻找和转换事情,单位可凭证自身谋划需要和用人标准招聘与选拨员工,可以自定人为标准和赏罚制度,劳资双方完全是一律自愿地建设劳动关系。已往一小我私家一辈子生老病死就在一个单位里,而现在告退、跳槽则是习以为常。以重庆和南京为例,2012年员工自动去职率高达22.3%和19.4%,而统一统计口径的数据2006年仅为9.6%和7.3%。内需拉动型行业,如零售和快速消耗品都遭受高去职率的困扰:零售(31%)、高科技制造(26.6%)、快速消耗品(19.5%)和医疗保健行业(19.2%)。与高去职率成正比的是高薪资涨幅,依次为9.1%、9.6%、9.65%和9.5%。而这种征象,我们也会在医疗行业逐步看到。随着国家政策的到位、学者的提倡以及1990后出生的医务职员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的主体,医生以及其他医务职员自由流动、多所在执业将逐步被人们所接受。若是医生能够自动提出多所在执业并身体力行,这将是医生自身的“醒觉和自我解放”。医生多所在执业可以通过医生的自由流动,改变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优质医疗资源铺张的时势,进而突破与现代社会不相顺应的、严重僵化的人事治理体制的约束,让医生的潜能真正地迸发出来。为什么病人看名医难,而一些医生又对薪酬待遇偏低怨声载道,主要是医院现行的薪酬制度已经不可顺应医生们的心理预期和真正体现医生所肩负的危害与责任,其焦点是医生现行的薪酬制度是在妄想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生这一资源不是通过市场设置,其薪酬自然也就不切合市场经济纪律。医生薪酬要想“物有所值”,一定得通过最公正的市场机制来体现。
(张英)